推进治疗乙肝临床试验,「药物牧场」完成5600万美元融资

关注订阅预警-> 医药魔方Plus2021-02-09

「药物牧场」今日宣布完成5600万美元融资。截止B轮,投资方包括百奥维达(BVCF)、药明康德企业风险基金、中南创投、德同资本和浙民投。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对DF-006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该药物是公司自研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其他肝病的First-in-class口服药物。融资还将进一步推进「药物牧场」其他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产品管线研发。

「药物牧场」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植根中美两地的生物技术公司,利用遗传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针对乙肝、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疗法。公司的IDInVivo平台结合遗传学和人工智能,能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活体动物中直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使用突破性技术开创全新治疗方法。利用IDInVivo平台,「药物牧场」已发现多个先天免疫新靶点,目前正迅速推进多个First-in-class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药物牧场」产品管线

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布的最新乙型肝炎发病情况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乙肝新发人数都相对稳定在95万左右,2017年又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突破100万。近两年来,乙肝新发人数增幅有微小变化,但基本均维持在100万以上,乙肝患者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目前的乙型肝炎疗法还远远无法达到彻底清除病毒,实现功能性治愈。

DF-006是一款针对「药物牧场」IDInVivo平台发现的拥有全球专利权的新靶点的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先天免疫的新机制来治疗慢性HBV,希望实现HBV的功能性治愈。

除DF-006外,「药物牧场」开发的其他药物也均集中于自身免疫疾病及炎症性疾病领域,所针对的靶点均为全球首创的新靶点。目前「药物牧场」」未公开新发现的靶点。

在核心技术方面,「药物牧场」的IDInVivo平台采用创始人兼董事长许田博士团队首创的哺乳动物piggyBac转座子技术,利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在活体小鼠疾病模型中寻找全新的疾病相关基因,通过机理研究,发现潜在的疾病靶点。接下来,「药物牧场」会利用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药物化学方法针对之前发现的新靶点快速开发First-in-class小分子药物。

「药物牧场」联合创始人兼COO许枞博士告诉36氪,IDInVivo平台所采用的piggyBac转座子是一种可实现在免疫健全小鼠体内进行全基因组随机基因敲除或激活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先找到所需要的疾病相关表型,再确定抑制该表型的基因突变,该方法相较于CRISPR每次敲除一两个基因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适合于发现全新的药物靶点。与此同时,公司用于发现First-in-class新药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公司自研多年的全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是真正具有实用性的AI药物发现手段。

据许枞博士介绍,「药物牧场」是罕见的从2015年就开始做从靶点开始的First-in-class新药的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公司能够成为最早一批的中国本土First-in-class新药研发企业与创始人许田博士在美国的20多年产业化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在2015年,「药物牧场」这类纯粹做first-in-class创新药的公司并不受风投青睐,但从今天来看,这五年也是「药物牧场」领先于其他很多中国创新药公司的时间。

在团队方面,「药物牧场」创始人兼董事长许田博士是西湖大学遗传学讲席教授兼副校长,曾担任过15年的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在Howard Hughes医学院担任研究员二十余年,曾是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CEO 和董事Henri Lichenstein博士曾在AI Therapeutics任职CEO多年,在CuraGen Corporation, Topotarget及安进等多家公司拥有30多年药物开发经验,曾完成总规模超10亿美元的交易。联合创始人和COO许枞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第一个肌肉干细胞自我更新药物的发现者和Cell杂志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曾在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L.E.K.担任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项目经理。联合创始人和CSO李彤睿博士是佐治亚大学遗传学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基因组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在Argonne国家实验室担任高通量基因组分析核心主任,曾担任耶鲁大学小鼠表型分析实验中心副主任。

资讯来源:36氪 查看原文

如需垂询请联系

hi@pharmacube.com
阅读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