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企业酶赛生物完成亿元B轮系列融资,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化平台

关注订阅预警-> 医药魔方数据库2021-07-09

国内领先生物制造企业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酶赛生物”)宣布完成亿元人民币的 B 轮系列融资。其中,B2 轮投资机构为抚州高新区基金、鄞工创投基金和宁波知识产权基金,B1 轮投资机构为中科海创、磊梅瑞斯和草之星资本,探针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传统的制造方式,正在被新型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所颠覆。合成生物学以结构性的工程思维,以酶为核心原件,改造或创造生物体,来实现生产制造的目标。其中酶的定向进化技术,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之一,在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食品保健品、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均有不断增长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经典化学合成的技术之外,产业界亟需新的技术路径满足未来的巨大需求。

黄勇开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在生物制造行业拥有十多年研发与产业化经验,曾在国际知名生物企业 Codexis 和药企巨头默沙东任职。在 Codexis 时期,他与团队参与了近百个生物催化项目的研发与产业转化,服务了默克和诺华等一批世界一线药企的酶研发需求。

Codexis 是全球生物催化领域的头部玩家,成立于 2002 年,并于 2010 年 4 月登陆纳斯达克,当前市值约为 14.5 亿美元。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其技术平台开发各类酶,用于生物医药、精细化学品和医学诊断等。

酶赛生物的执行副总裁 Thomas Daussmann 博士是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微生物博士,也是生物催化行业资深专家,前期他在自己创建的生物技术公司 Julich Fine Chemicals 被 Codexis 收购后,加入管理层任 Codexis 美国公司副总裁、新加坡研发中心总经理。

2013 年底,看准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黄勇开博士与几位同事来到中国宁波共同创立了酶赛生物,共同创业的有陈海滨博士和孙保国博士。陈博士是原 Codexis 新加坡研发中心科学家,曾任诺和诺德高级研究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及分子生物工程博士。孙博士是原 Codexis 新加坡研发中心总监,曾任科文斯营养和食品安全亚太区营运总监。

“优质数据是竞争优势”

虽有之前的工作背景,从创立至今,酶赛生物并没有运用任何属于 Codexis 的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而是 “我们五个人按照我们对于定向进化的理解,从底层(软件、硬件、人员、系统等)重新构建起专属于酶赛生物的 BioEngine®定向进化平台”。 

黄勇开博士表示,在文库构建和高通量筛选上,酶赛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理解与运用,加上生物信息学、虚拟计算和自动化工艺的应用,BioEngine® 平台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流程更加高效流畅。

在确定了生物催化合成的需求之后,首先在 BioEngine® 的数据库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酶作为基础库,然后根据 BioEngine® 的数据计算、3D 建模、分子对接和 QM/MM 量子分子模拟等技术,分析突变特性,决定有效氨基酸残基组合的位点,并按设计需求引入多样性的突变,建立蛋白质的突变文库。

之后 BioEngne® 根据目标运用设定合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运用多层级的表征,确保实验通量与数据有效性的平衡,筛选出优势突变,在此基础上开始下一轮的突变筛选过程,如此往复,最终选择出符合条件的酶。

蛋白质的定向进化如一场高倍速展开的达尔文进化过程,让蛋白质按照自然进化的方式进化出人们想要的突变。  

 “这些年酶赛生物积累的高通量筛选的数据,都保存在数据库里面,这意味着我们拥有那些公开数据库所缺乏的一些信息,尤其是在 phenotype(表型)数据方面。” 黄勇开博士表示,“我们将继续收集大量的高质量数据,并已开展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虽然我们不预期这些数据的运用能在近 2、3 年里带来很明显的效应,但我有信心,放长时间 5 到 10 年后,这些累积的优质数据会成为酶赛生物独有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内最早的商业化酶定向进化平台公司,黄勇开博士认为在酶的研发能力上,酶赛可以说是名列前茅,“我们也一直在跟国际上最前沿的公司合作,他们的反馈是,酶赛跟国际上的研发水平是同步的,不逊色于国际的研发企业。”

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最富前景的领域之一,全球众多技术预测机构都将其发展以及由合成生物学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现代生物学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将迎来合成生物学突破自然体系限制的重大变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风险资金流入到合成生物学领域。

国际领域里,在合成生物学中颇具影响的有 Ginkgo Bioworks、Zymergen、Amyris 等公司。其中,Ginkgo Bioworks 以获得 150 亿美元的估值,通过交易总募集 25 亿美元资金位于独角兽行列。

“这是一种底层颠覆式的创新”

在 2018 年 10 月,酶定向进化领域的奠基者之一,加州理工大学教授 Frances H.Arnold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扩大了酶定向进化技术的影响力。 

同样在 2018 年初,酶赛生物开始跨入更多领域,开展了与其它合作者开发产品的模式,酶赛生物负责技术,合作伙伴负责生产,最终的收益共享。目前,酶赛生物主要在制药市场跟食品保健品市场累积了比较扎实的成果,据官网显示,酶赛生物现在已经有 15 款药物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实现商业化,7 款产品在中试阶段,6 款产品在小试阶段。除此之外,酶赛生物在农药、兽药、香精香料、材料和 RNA 合成等领域均有涉猎。

成本是每一家企业都精益求精的事情,新的生产方式只有做到比现有生产方式更低的成本才有竞争力。

在酶赛生物的产品管线中有一款手性化学品,其市场规模 10 亿元人民币,目前的化学合成方式的成本在化学家的多年不断优化中已经接近极致,要想在此基础上将成本再降低 1 到 2 个点十分困难,而通过 BioEngine® 的创新,酶赛生物创造出的生物制造技术让这一化学品的合成路线变得更简洁高效,黄勇开博士透露,据初步统计,成本至少降低了 30%。  

 “酶赛生物是全球首家将此路线中关键的酶创造出来、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黄勇开博士表示,“这是一种生物技术底层颠覆式的创新,对传统行业来说是一种致命性的变革。”

黄勇开博士认为生物制造的进程像是波浪,每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引发一波浪潮,而在每一个技术浪潮中劣势的技术必将被淘汰,并有新的技术涌现与提升。酶赛生物致力底层 BioEngine® 技术的提升,继续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探索生物制造技术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给我们 20 年、30 年的时间去把整个底层生物技术做一个翻天覆地的创新,那么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捕捉更多的市场,捕捉那些本不属于生物制造的市场。所以我们在做的是把生物制造的市场蛋糕变大,而不是在现有的市场里面去切蛋糕。” 

被问及生物制造的前景,黄勇开博士表示,“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在生物底层技术的串联之下,未来 40 到 50 年,生物制造肯定会变成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  

资讯来源:生辉 查看原文

点我获取更多
免费体验医药二级市场投资神器,快到碗里来
医药投资人想了解国内产业园区情况?这个工具完美帮您解决!
阅读 637